【前言】:
鋼鐵行業(yè)是我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。為控制鋼鐵行業(yè)碳排放量,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(xiàn),中鋼協(xié)2022年發(fā)布《鋼鐵低碳技術路線圖》(下稱《路線圖》),提出目標:2030年,鋼鐵行業(yè)具備較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降低15%的資源條件和技術能力。
考慮到2030年是我國承諾碳達峰重要時間點,鋼鐵行業(yè)能夠完成的碳減排量對能否實現(xiàn)碳達峰將有較大影響,本文通過測算2025年和2030年鋼鐵行業(yè)不同減碳手段的預計減排量,評估“2030年較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降低15%”的目標是否能夠達成。
圖表1:中鋼協(xié)鋼鐵行業(yè)“雙碳”愿景
圖片來源:中鋼協(xié),Mysteel
鋼鐵產業(yè)減排路徑可大致分為7種:鋼鐵產量減少能夠使碳排放量自然降低。此外,如圖表2所示,《路線圖》提出以下六種減碳路徑:
圖表2:中國鋼鐵工業(yè)低碳技術路徑貢獻圖
圖片來源:中鋼協(xié)
(1)資源循環(huán)利用:將鋼鐵生產流程產生的固、液、氣等二次資源以及社會產生的廢鋼等二次資源進行循環(huán)高效再利用,實現(xiàn)價值最大化。
(2)流程優(yōu)化創(chuàng)新:立足現(xiàn)有工藝及裝備,通過調整和優(yōu)化原料結構、工藝結構和用能結構,提升流程效能。
(3)系統(tǒng)能效提升:通過深度節(jié)能技術應用與裝備升級改造,實現(xiàn)能源精細化管控,余熱余能應收盡收,做到全系統(tǒng)極致能效。
(4)冶煉工藝突破:脫離傳統(tǒng)工藝流程裝備,開發(fā)尋求關鍵技術變革性創(chuàng)新。具體技術如高爐富氨和煤氣脫循環(huán)、富氫直接還原(DRI)、生物質冶煉等煉鐵技術,等離子冶煉、閃速熔煉等熔融還原技術。
(5)捕集封存利用:研究二氧化碳從鋼鐵制造各類排放源中富集、分離、提取的技術和工藝,開發(fā)其在鋼鐵生產流程中資源性循環(huán)再利用的技術。
(6)產品迭代升級:基于鋼鐵產品全生命周期評價,通過開發(fā)具有更高強度、更高壽命的綠色鋼鐵產品,減少鋼鐵材料需求量。
【結論】:
2020年粗鋼生產直接碳排放量為21.67億噸。根據(jù)測算,2025年和2030年碳減排強度預計能夠降低2.00億噸和4.84億噸,相比2020年降低9.3%和22.3%,因此“2030年較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降低15%”的目標預計能夠實現(xiàn)。
七種減碳手段的減排量、減排貢獻比例見圖表3。根據(jù)測算結果:
(1)粗鋼產量減少是減碳貢獻第一位的路徑,在2030年的貢獻比例73.9%。
(2)資源循環(huán)利用(廢鋼使用)是減碳貢獻第二位的路徑,2030年貢獻比例達到16.6%。隨著廢鋼回收利用體系日臻完善和廢鋼供應量上升,資源循環(huán)利用的減碳潛力將逐漸釋放。
(3)流程優(yōu)化創(chuàng)新(爐料結構等)和系統(tǒng)能效提升(余熱回收等)是減碳貢獻第三、四位的路徑,2030年合計貢獻6.3%的減排量。這兩種路徑實現(xiàn)碳減排的成本相對低、靈活度高,2030年之前將貢獻較為可觀的減排量,但其減排潛力有限。
此外,冶煉工藝突破(DRI、富氫高爐等)、捕集封存利用(CCUS)和產品迭代升級的減排貢獻在2030年之前預計較低。
圖表3:2025年及2030年我國碳減排量測算
|
2020 |
2025E |
|
2030E |
|
粗鋼產量(萬噸) |
106,480 |
98,299 |
|
88,917 |
|
——長流程 |
96,680 |
85,711 |
|
70,679 |
|
長流程占比 |
90.8% |
87.2% |
|
79.5% |
|
——短流程 |
9,800 |
12,588 |
|
18,238 |
|
短流程占比 |
9.2% |
12.8% |
|
20.5% |
|
電爐廢鋼使用量(萬噸) |
7,527 |
8,293 |
|
12,881 |
|
DRI產量(萬噸) |
- |
350 |
|
750 |
|
|
粗鋼生產直接碳排放量(萬噸) |
216,682 |
|
|
|
|
碳減排量相比2020年(萬噸) |
|
-20,044 |
100% |
-48,377 |
100% |
碳減排量相比2020年(%) |
|
-9.3% |
|
-22.3% |
|
——1.粗鋼產量壓減 |
- |
-16,648 |
83.1% |
-35,740 |
73.9% |
——2.資源循環(huán)利用(廢鋼使用) |
- |
-1,149 |
5.7% |
-8,031 |
16.6% |
——3.流程優(yōu)化創(chuàng)新(爐料結構等) |
- |
-1,086 |
5.4% |
-1,840 |
3.8% |
——4.系統(tǒng)能效提升(余熱回收等) |
- |
-724 |
3.6% |
-1,227 |
2.5% |
——5.冶煉工藝突破(DRI、富氫高爐等) |
- |
-364 |
1.8% |
-939 |
1.9% |
——6.捕集封存利用(CCUS) |
- |
-75 |
0.4% |
-600 |
1.2% |
——7.產品迭代升級 |
- |
|
|
|
|
粗鋼生產直接碳排放量(萬噸) |
|
196,638 |
|
168,305 |
|
注意:測算減排量的過程中不可避免進行了多項假設,盡管假設均在合理范圍之內,但減排目標的實現(xiàn)仍然依賴于這些假設是否兌現(xiàn)。
【正文】:
1.粗鋼產量壓減
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10.65億噸.粗鋼產量長期來看受需求調節(jié),國內下游用鋼主要來自建筑業(yè)和制造業(yè)。建筑業(yè)方面,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和城鎮(zhèn)化增速放緩,過去幾十年“地產+基建”的高增長模式難以為繼,建筑用鋼需求出現(xiàn)下滑。中央相應出臺多項穩(wěn)增長政策支持房地產相關產業(yè)“軟著陸”:發(fā)行超長期特別國債,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并提振經(jīng)濟;通過專項債支持地方政府回收房企閑置土地,化解債務風險并促進土地資源利用等。制造業(yè)方面,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“加快推動制造業(yè)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發(fā)展”,“推進新型工業(yè)化,堅持把發(fā)展經(jīng)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(jīng)濟上”,未來制造業(yè)的鋼鐵消費量預計有所上升。綜合而言,如圖表4所示,2030年以前用鋼需求將主要受累于建筑用鋼而持續(xù)下滑。
圖表4:2020-2030E 中國下游行業(yè)用鋼量預測(萬噸)
數(shù)據(jù)來源:Mysteel
政策方面,粗鋼產量調控正有序推進,旨在限制高耗能、低附加值鋼鐵產品的生產和出口,粗鋼作為初級產品凈出口量將有所下降。在內需和出口的雙重減量下,我國粗鋼產量將總體下降,2025年和2030年我國粗鋼總產量預計分別為9.83億噸和8.89億噸。
粗鋼產量降低會帶來碳排放量的自然減少。首先測算2020年粗鋼生產的直接碳排放量。相關研究表明,我國BF-BOF的噸鋼碳排放量為1.8-2.5t,全廢鋼電爐為0.4-0.6t。取區(qū)間中值計算,即2020年我國長流程噸鋼碳排放量2.15t,全廢鋼電爐的噸鋼碳排放量0.5t??紤]到我國電爐企業(yè)一般不采用全廢鋼冶煉,也添加鐵水作為爐料,而鐵水的碳排放量比廢鋼高,這就導致我國電爐企業(yè)碳排放量高于全廢鋼電爐。參考中鋼協(xié)測算“兌50%鐵水的電爐煉鋼企業(yè)平均噸鋼碳排放量約為1.13噸”,2020年我國實際電爐廢鋼比約68%,計算得到我國2020年短流程噸鋼碳排放量為0.5+(1-0.68)*(1.13-0.5)/0.5=0.90噸。
計算得到2020年粗鋼生產的直接碳排放量約2.15*9.668+0.90*0.98=21.67億噸。
為計算粗鋼產量壓減帶來的碳減排量,需排除短流程占比上升帶來的碳減排量干擾。假定2025年和2030年維持2020年的長短流程比例,僅考慮粗鋼總產量降低帶來的碳減排量分別是1.67億噸和3.57億噸。(以2025年為例,(2.15*9.83*90.8%+0.9*9.83*9.2%)-21.67=-1.67萬噸)
2.資源循環(huán)利用(廢鋼使用)
世界鋼協(xié)2021年發(fā)布的《Climate change and production of iron and steel》中提到,煉鋼過程每使用1噸廢鋼可以減少1.5噸CO2排放。長期來看鋼鐵行業(yè)消耗廢鋼的主力是電爐,因此要發(fā)揮廢鋼的減碳作用,需要提高電爐鋼產量和在粗鋼總生產中的占比。
根據(jù)WSA數(shù)據(jù),我國2022年粗鋼產量10.2億噸,電爐鋼產量9660萬噸,占比僅9.5%。目前限制我國電爐鋼產量提升的因素主要是產能利用率不高,根據(jù)Mysteel調研,全國87家獨立電弧爐鋼廠2024年截至7月3日的平均產能利用率僅46.4%。原料廢鋼價格高,而宏觀需求的慢速修復對成品材價格形成拖累,壓縮了電爐企業(yè)利潤空間,如圖表5所示。長期為負的生產利潤使電爐鋼企被迫減產,造成產能利用率低、電爐鋼產量難以提高。
圖表5:螺紋鋼電爐利潤(日)
數(shù)據(jù)來源:Mysteel
未來我國廢鋼供應量將由于回收廢鋼增加而上升。盡管鋼鐵生產和下游用鋼的收縮會導致自產廢鋼和加工廢鋼減少,但過去幾十年生產的鋼鐵產品進入回收期,將帶來回收廢鋼量的大幅提升,進而拉低廢鋼價格。此外,廢鋼的減碳效果將使其在碳市場中逐漸具有經(jīng)濟價值,企業(yè)為了減少碳價支付將有動力增加廢鋼使用。
隨著電爐鋼產量和電爐煉鋼廢鋼比的上升(見圖表6),2025年和2030年我國電爐煉鋼過程預計分別比2020年增加廢鋼消耗量766萬噸和5354萬噸,按照每使用1噸廢鋼可以減少1.5噸CO2排放計,對應減少碳排放1149萬噸和8031萬噸。
圖表6:電爐煉鋼廢鋼消耗量及廢鋼比
數(shù)據(jù)來源:Mysteel
3.流程優(yōu)化創(chuàng)新(爐料結構等)
在流程優(yōu)化創(chuàng)新推進減碳方面,目前較為成熟的實踐是優(yōu)化爐料結構,更具體來說就是提高球團入爐配比。以高比例球團冶煉技術較為成熟的歐美為例,瑞典SSAB在20世紀80年代已實現(xiàn)100%球團礦入爐,燃料比僅452kg/t,達到目前高爐的最佳水平范圍。美國高爐目前的平均爐料組成球團配比約為90%。國內也已進行高比例球團減碳效果相關的研究,如圖表7所示。
圖表7:高爐球團配比減碳效果文獻
文獻名稱 |
作者 |
文獻結論 |
《“雙碳”背景下高爐使用高比例球團的展望》 |
王新東、金永龍 |
提高球團入爐配比是實現(xiàn)燃料比小于500 kg/t的關鍵;燃料比下降20kg/t時,高爐煤氣中CO+CO2總量下降 20-30 Nm3/t,占總量的 3%-5%。 |
《高爐高比例球團冶煉技術發(fā)展和實踐》 |
劉征建等 |
國內高爐1號、2號的球團配比分別為24.53%和20.32%,對應燃料比分別489kg/t和519kg/t。 |
2020年我國高爐球團比為17%,這一比例長期來看將上升。原因:(1)是隨著未來鋼鐵行業(yè)被納入全國碳市場以及碳價升高,球團的減碳效果將減少企業(yè)碳價支付,帶來經(jīng)濟效益,因此高爐企業(yè)有動力提高球團配比。(2)自2017年工信部發(fā)布《鋼鐵行業(yè)產能置換實施辦法》中提出鋼鐵行業(yè)減量置換舉措起,我國鋼鐵冶煉就走上了高爐大型化的發(fā)展。而大型高爐的順行順產對爐料要求比較苛刻,球團比通常較高。綜合以上,Mysteel評估2025年和2030年高爐球團比分別達到15.4%和20.4%。
由于降低燃料比帶來的碳減排量屬于能耗降低范疇,與“系統(tǒng)能效提升”中根據(jù)“噸鋼能耗降低”目標計算的碳減排量有重復,因此我們假設:2030年之前噸鋼能耗下降帶來的碳減排約60%源自爐料配比的優(yōu)化,剩余40%作為“系統(tǒng)能效提升”的貢獻。由此計算出爐料結構優(yōu)化在2025年和2030年相較2020年分別實現(xiàn)碳減排1086萬噸和1840萬噸。
4.系統(tǒng)能效提升
粗略估算1度電的CO2排放約為960g。目前我國生產1噸鋼的平均耗電量在400-800度。按照生產1噸粗鋼耗電600度,碳排放量960g計算,2020年粗鋼生產能耗帶來的碳排放量近似為6.13億噸。
《2024—2025年節(jié)能降碳行動方案》提出 “2025年底實現(xiàn)與2023年相比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%左右” 目標,文件發(fā)布時距2025年底僅一年半,指導意義強,我們假設該目標能夠完成?!?021年中國鋼鐵行業(yè)經(jīng)濟運行報告》指出2021年噸鋼可比能耗相比2020年降低0.97%;2022-2023年報告未提到噸鋼能耗具體數(shù)據(jù),假設均維持上年水平。由此推算2025年底噸鋼能耗相較2020年下降2.95%。
因為能耗下降可以通過優(yōu)化爐料配比、增強過程中能量循環(huán)利用(如余熱回收)、優(yōu)化生產流程設計等實現(xiàn),我們假定在2030年之前其中約60%源自爐料配比的優(yōu)化,歸入“流程優(yōu)化創(chuàng)新”,剩余40%作為“系統(tǒng)能效提升”的貢獻。則2025年粗鋼生產能效提升將相較2020年實現(xiàn)碳減排724萬噸。
假設2030年底噸鋼能耗相較2020年下降5%。則2030年粗鋼生產能效提升將相較2020年實現(xiàn)碳減排1227萬噸。
5.冶煉工藝突破(DRI、富氫高爐等)
DRI和富氫高爐是冶煉工藝中具有減碳潛力和一定成熟度的技術,在此測算其減碳量。綠氫DRI理論上可以實現(xiàn)近零排放,然而2030年以前氫氣制備技術還不足以支持經(jīng)濟性地生產綠氫DRI。我國2025年和2030年的DRI產量預計分別為350萬噸和750萬噸。假設DRI含鐵量92%,假設DRI-電爐噸鋼碳排放量0.2t,DRI-電爐碳減排量按照相對短流程煉鋼計算。則2025年和2030年應用DRI對應碳排放量分別為225萬噸和483萬噸。
根據(jù)《面向碳中和的氫冶金發(fā)展戰(zhàn)略研究》預測,“2030 年之前,高爐富氫冶煉技術可以取得突破性成果,具備大規(guī)模應用條件”。且富氫高爐的發(fā)展面臨以下制約:氫氣成本高,氫氣儲存、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涉及高額投資和較長時間,技術成熟度、運行穩(wěn)定性和安全性問題等。因此認為在2030年前主要以試點和示范項目為主。且富氫高爐的碳減排幅度一般認為10%-30%。按照長流程中富氫高爐比例2025年為0.5%、2030年2%比例,碳減排幅度15%測算,富氫高爐在2025年和2030年能夠分別減排138萬噸和456萬噸。
因此冶煉工藝突破在2025年和2030年預計能夠分別減排364萬噸和939萬噸。
6.捕集封存利用(CCUS)
根據(jù)《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年度報告(2023)》,鋼鐵行業(yè)對CCUS技術的碳減排需求在2025年和2030年分別為300萬噸和1500萬噸(見圖表8)??紤]到我國鋼鐵行業(yè)的CCUS項目在2030年以前仍以規(guī)劃建設階段為主(見圖表9),我們假設CCUS在2025年和2030年能夠分別覆蓋25%和40%的需求量,即CCUS在2025年和2030年能夠分別減排75萬噸和600萬噸。
圖表8:中國各行業(yè)CCUS減排需求
圖片來源:《面向碳中和的氫冶金發(fā)展戰(zhàn)略研究執(zhí)行摘要》
圖表9:中國主要CCUS示范項目規(guī)模與行業(yè)分布
圖片來源:《面向碳中和的氫冶金發(fā)展戰(zhàn)略研究執(zhí)行摘要》,Mysteel
7.產品迭代升級
產品迭代升級核心思想是實現(xiàn)更少資源、更久使用。任務集中在開發(fā)更高強度的建筑汽車、機械等用鋼材料,具體產品設計如耐蝕鋼、耐候鋼、涂層鋼,以及功能性鋼鐵材料如硅鋼、耐磨鋼。
產品迭代升級的減碳量相對難以量化評估,但該路徑的減碳思路是增加產品使用年限從而減少生產量,因此我們認為這部分減碳量已基本包含在粗鋼產量壓減的范疇中,不再另外計算。
以上就是關于“解讀:2030年我國鋼鐵行業(yè)碳減排目標能實現(xiàn)嗎?”的全部內容,歡迎轉發(fā)分享,謝謝